概況
協莊煤礦選煤廠于1987年投產,原設計入選能力為120萬t/a,1994年選煤廠進行了改擴建,入選能力增加到180萬t/a。原設計及改擴建都采用跳汰選煤,煤泥水直接濃縮壓濾的工藝流程,為適應煤炭市場發展的需要,滿足用戶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提高生產能力及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協莊煤礦選煤廠對洗選工藝進行了系統改造:新加一套浮選及精煤壓濾機系統,更新了跳汰機。
1方案論證
1.1跳汰機的選擇
協莊煤礦選煤廠原設計選用的是LTX-14型臥式風閥跳汰機,臥式風閥調節不夠靈活,有效適用范圍窄,不能適應變化頻繁的原煤煤質。另外設備已運行十多年,機械性能及分選精度都已下降,分選易選煤時,砰石含煤率高達8.53%,既浪費了資源,又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空氣室跳汰機按空氣室的位置分為篩側、篩下空氣室跳汰機。篩側式空氣跳汰機是由活塞跳汰機發展而來,空氣室位于跳汰室一側,因沿跳汰室寬度上受力不均、水波高度不等、脈動水流的運動速度不均勻,所以分選精度低;篩下空氣跳汰機把空室移到篩下,從而改變了沿跳汰室寬度上各點受力不均的狀況,使跳汰機床層上液面各點水波高度相等.提高了分選效果。
鑒于上述分析選擇SKT-14跳汰機代替原LTX-14跳汰機。SKT-14跳汰機采用漏斗型單格式組合機體,U型振蕩篩下空氣室,數控氣動風閥、無溢流堰倉式穩靜排料機構,實現了自動排料,分選精度高。
1.2煤泥水系統
協莊煤礦選煤廠原設計是分級入選,無浮選工藝。近幾年隨著入選量的逐漸增大,入選原煤煤泥量越來越大,原煤分級因入選量大而幾乎不起作用,導致入選原煤中煤泥量由原設計的6%增至目前的近12%,煤泥灰分也降至20%左右。因為沒有浮選工藝,煤泥中的精煤得不到有效回收,只能作為燃料煤出售,既浪費了資源,又加重了煤泥水處理系統的工作強度,煤泥水系統常常處于惡性循環之中,直接影響跳汰機的分選效率。因此,必須選用煤泥洗選設備對煤泥進行洗選加工,此舉不僅可以降低煤泥水處理系統工作量,改善跳汰機分選效率,而且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煤泥洗選加工的主要設備是浮選機和浮選柱。浮選機的優點是單機處理量大,性能穩定可靠,可有效分選0.5-Omm煤泥;缺點是動力消耗比較大。而浮選柱的優點是無運動部件,動力消耗小,對高灰細泥尤其是0.045mm以下細泥分選精度比較髙;缺點是單機生產能力低,需加噴水,對0.2mm以上粒級煤泥分選精度低,有跑粗和尾礦灰分低的現象。
浮選精煤脫水常用真空過濾機和精煤壓濾機。真空過濾機處理量低,產品水分高;精煤壓濾機處理量大,產品水分低,濾液濃度低,克服了細顆粒在洗選系統中循環的問題。
根據協莊煤礦選煤廠生產實際情況,結合以上分析,決定選用浮選機和精煤壓濾機對煤泥進行洗選加工,取消了圓盤真空過濾機。
項目實施
工藝流程落實后,協莊煤礦選煤廠與設計研究部門密切合作,結合現場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整個系統改造歷時7個月,安裝了39臺設備,在整個安裝過程中生產照常進行。系統改造全部完成,一次調試成功。
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系統自動化程度高,跳汰機所有控制參數調節都集中于觸摸屏,調節方便;浮選機加油及調整都采用了全自動控制,減少了人工操作的盲目性;各種參數微機顯示,入浮量、濃度及加藥量一目了然;提高了浮選精煤產率,降低了浮選藥耗。
系統投產后,SKT-14跳汰機處理量比原LTX-14型跳汰機處理量提高22%,精煤產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跳汰機選后砰石含煤率降到3.04%,按年處理90萬t原煤計算,每年可增加精煤產量1.1萬t。浮選系統每年也可生產浮選精煤7萬多噸。技術改造后每年可增收1034萬元,項目總投資796萬元,不到一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經濟效益顯著。增加煤泥浮選系統后,基本實現了“清水”選煤,大部分煤泥成為浮精后直接進倉銷售,減輕了煤泥落地對環境的污染,杜絕了煤泥水外排,社會及環保效益十分明顯。
技術:188517-18517
郵箱:suton@su-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