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環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環境意識的加強,市政污水產生的污泥脫水至80%左右含水率的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受,填埋焚燒難的問題到重視。國家環保局于2010年11月26日發布了《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污水處理廠以貯存為目的將污泥運出廠界的必須將污泥脫水含水率降至60%以下。”將污泥含水率將至60%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后處置成本。
- 集中處置污泥的來源
很多城鎮污水處理廠常用帶式壓濾機,離心脫水機等進行污泥脫水,脫水后含水率80%左右,因此考慮將帶式壓濾機和離心脫水機脫水后80%的污泥及部分污泥含水率99%的剩余污泥集中處理。板框壓濾機具有結構穩定,工作穩定性強和泥餅含水率等優點,關鍵是污泥經過調理后,可將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因此目前板框壓濾機在污泥集中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污泥調理
板框壓濾機脫水進泥的最佳含水率為93%~97%,因此可利用高污泥含水率99%左右的剩余污泥將帶式壓濾機及離心脫水脫水后污泥進行稀釋,稀釋至合理的進泥含水率范圍后經調理采用板框壓濾機脫水。
目前采用的比較成熟的板框壓濾機脫水的污泥調理劑有兩種情況:(1)采用石灰+鐵鹽調理,石灰和污水中的重碳酸鈣生成的碳酸鈣顆粒結構能增強污泥的孔隙率,促進泥水分離。鐵鹽的作用是絮凝,電中和以及吸附架橋改變污泥的親水性。石灰投加量5~40%DS,鐵鹽投加量2~10%DS,污泥中有機物含量高,污泥含固率高,都會導致調理劑量增加。(2)采用PAM+鐵鹽進行調理,由于采用石灰作為調理劑時會增加干固體總量,導致增加出泥量,而且采用石灰作為調理劑,工作環境會受影響,因此對出泥出水要求不含石灰的項目一般采用PAM+鐵鹽進行調理或單獨PAM進行調理,一般選用陽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PAM投加量約5kg/DS,鐵鹽的投加很少,低于2%DS,投加目的為泥餅更容易卸除。
- 板框壓濾機工作原理
板框壓濾機分為普通廂式板框壓濾機和膈膜板框壓濾機,由于隔膜板框壓濾機較廂式壓濾機多壓榨步驟,出泥含固率會稍高,因此目前基本選用隔膜板框壓濾機進行深度脫水。
污泥調理池中污泥經攪拌均勻后,通過變頻螺桿泵及附屬連接管路輸送至壓濾機過濾,進料泵進料過程是個進泥保壓的過程,通過變頻控制,進料過程中的濾液通過四角濾液孔排走。
進料結束后,開始壓榨過程,壓榨系統是由壓榨水罐、擠壓泵等組成。擠壓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泥餅含水率。擠壓過程是通過擠壓泵向隔膜板空腔中注水,通過擠壓相鄰兩塊濾板之間的泥餅,進一步降低泥餅的含水率。
壓榨結束泄壓后需要進行中心回吹,中心回吹是從機身尾端中心進料管道吹脫,使中心進料管道中未過濾的含水率較高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回流管中。
卸料是污泥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自動拉板裝置啟動,壓緊板向后拉開,拉開到位后自動卸餅裝置開始工作,卸料開始。卸泥的同時用于泥餅輸送功能的螺旋輸送機要同時開啟工作。
4、污泥集中處置的案例
天津津南污水處理廠近期規模為55萬m3/d,服務范圍包括原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系統,大韓莊污水處理廠系統和大寺污水處理廠系統。
天津津南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置工程近期工程規模為800t/d(按含水率80%計),接收污泥有車運或泵送脫水污泥(含水率80%)及部分含水率約97%泵送初沉污泥水。脫水機能力按進泥絕干污泥量140t/d,含水率93%計。
污泥廠污泥處理工藝:高濃度污泥消化+板框脫水。
脫水進泥污泥為消化后污泥,污泥調理是進入隔膜板框壓濾機前重要的一步,本項目脫水時不加石灰,通過投加PAM及少量鐵鹽進行調理,有效改善了污泥脫水性能,加速污泥脫水。投加PAM調理,攪拌時間約30min,經充分調理后污泥不宜放置過長時間。在污泥管路上安裝有PASSAVANT特殊設計的動態在線混合器將PAM溶液與污泥充分混合,混合后污泥提升至板框壓濾機。由于加有少量鐵鹽,利于泥餅脫落。
本項目共設置隔膜板框壓濾機10臺,隔膜板框壓濾機型號為2000×2000尺寸,有效過濾面積達800m2,隔膜壓濾機采用懸梁穩定結構,由懸梁,兩頭端板及底部拉梁形成穩定的結構,濾板移動為單掛臂走板,壓濾機采用四缸拉缸設計,4個液壓缸安裝在機器的一端四角,其活塞的運動處于水平。用來打開和關閉濾板。壓濾機帶有自動卸泥裝置用于擴張濾板兩邊的濾布形成一定的角度自動卸泥。系統配套各10臺高低壓進泥泵,隔膜壓榨泵,空壓機系統,沖洗系統等輔助設備。
10臺板框壓濾機目前運行穩定,能滿足現有污泥量的變化。經隔膜板框壓濾機脫水污泥含水率約60%,較80%含水率的污泥,污泥量減半,大大降低了污泥后續處理的干化及運輸費用。滿足了干化后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板框壓濾機在污泥集中處理項目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提高了污泥處理效果。
技術:18851718517
郵箱:suton@su-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