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樁成孔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次生 泥漿,給工程現場的文明施工帶來較多的困擾,滋生的工 業廢土、廢水存在較多浪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9條的 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制訂具體的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實施方 案;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第3.2.3條規 定,施工現場應有防止泥漿、污水、廢水污染環境的措 施。由QC(質量管理)小組將原用于化工領域的壓濾機經 過改良、技術提升,以此為核心用于對基礎施工過程產生 的泥漿進行分離消納,可達到既環保又經濟的目的,產生 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工程概況
工程建筑總高度97.9 m,建筑面積 221 488 m2,地下1層,地上33層,地下室基礎為樁基礎, 框剪結構,總投資49 250萬元,本工程主要建筑功能為住 宅小區、幼兒園,樁基礎施工共有930根沖(鉆)孔混凝土 灌注工程樁,261根沖(鉆)孔混凝土灌注支護樁?;炷?灌注樁成孔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既造成環境污染,又帶來 巨大的經濟損耗。
施工準備
工程量預估 項目開始之初,按照本工程的進度要求,推算灌注樁 施工廢棄泥漿的日產量和總產量。 本工程共有930根沖(鉆)孔混凝土灌注工程樁, 261根沖(鉆)孔混凝土灌注支護樁,樁身混凝土量約 27 000 m3,約產生80 000 m3的泥漿。工程前期使用20臺沖 (鉆)孔樁機,讓2個作業班組交替流水施工,每天產生泥 漿275 m3。 3.1.2 設備選型 選用1臺30 kW的1250型化工用壓濾機(圖2),處 理泥漿能力:18 m3/盤、每盤進料壓濾卸料需要20 min、 350 m3/臺班。一天一臺班可以處理完每天產生的泥漿量。
技術改良與提升
經過不斷的技術論證和科研攻關,QC小組創新地使用 化工壓濾機進行技術改良與提升,提請專利申請改造,使新式的壓濾機能充分應對次生泥漿的危害。
泥漿分離施工
泥漿集中將混凝土灌注樁施工中產生的次生泥漿引入4 m3容量 的二級泥漿池,在2 h內泵送至30 m3容量的一級泥漿池, 2 h內泵送至壓濾機的污泥濃縮反應罐。
混合漿料
1)絮凝溶液調制。為了提高生成泥餅的效率,QC小 組受“鹵水點豆腐”的啟發,經多次試驗決定選用陰離子 聚丙烯酰胺為主要的添加藥劑,該藥劑包含的極性基能有 效吸附水中懸浮的固體粒子,使粒子間架橋形成大的團狀 絮凝物,能加速懸浮液中的粒子沉降,有非常明 顯的加快溶液澄清、促進過濾等效果,初步形成泥、水首 次分離。另外,拌和絮凝溶液時,為避免過強的剪切力使 分子鏈斷裂,采用低速槳葉控制攪拌速度在60 r/min。
2)反應罐。設計容量為9 m3的漏斗狀,底部設置卸料 口和抽料口,罐內中心軸設置引流筒,導料槽上漿料通過 引流筒引至罐底,使罐內泥漿呈突涌狀,絮凝溶液與泥漿 得以在罐內充分拌和、靜置;經QC小組的多次試驗,混合 漿料在反應罐的靜置時間設置為10 min,能達到泥、水初 步分離的最佳效果。
泥、水分離
沉淀后的混合漿料經過高壓污泥泵被輸入壓濾機,通 過濾板、濾布的分層擠壓,將泥、水徹底分離;當泵壓達 到0.5 MPa時,放松壓濾機的每塊濾板,泥餅即制成。
?泥餅處理
使用物料傳送機或挖機與土方車配合處理,將泥餅清 潔干凈后運出施工場地,較大地減少環境污染,亦可直接 作為工地文明施工用種植土配料使用。 經過泥漿分離處理后輸出的泥餅,大小、含水量適 中,可直接用于建筑回填土、施工綠化種植、燒制黏土磚 等方面,可為工地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中水回收
水從壓濾機中的濾板出液口流入接水槽,再統一匯 入中水集中池,可直接用于圍擋噴淋、綠化灌溉、消防水 池、活動房屋面降溫、洗車臺的施工用水。 經QC小組的多次取樣檢測,泥漿分離輸出的中水,不 含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水質清澈、無刺激性氣味,能直接 排放到市政管網中,亦能用于農田灌溉、施工用水。
技術難點的處理
為提高泥漿分離的效率,QC小組明確技術難點,組織 行業專家成立專項課題組進行技術攻關,綜合運用魚刺圖 分析和頭腦風暴法,解決了影響泥漿分離效率的2個問題: 一級泥漿池泥砂淤積和泥餅人工分離。
一級泥漿池泥砂淤積
一級泥漿池隨著時間的延長,出現泥砂淤積的現象。 30 m3容量的一級泥漿池,15 d淤積泥砂15 m3;泥漿失去流 動性,嚴重影響低壓污泥泵絞吸效果,一級泥漿池的原設 計存儲容量也將大大折減。QC小組經過大量的試驗比對, 提出將低壓污泥泵吊置于一級泥漿池上方的移動吊架上, 可產生線性移動效果,輔以機械攪拌裝置,可解決泥砂淤 積問題。
泥餅人工分離
壓濾機經過長時間的運行,出現泥漿殘附、污染濾 布、黏性增大等現象,導致泥餅無法自然滑落,需要人力 輔助將濾室內的泥餅刮落,才能使泥餅滑落到收集裝置中。這樣不僅使泥漿分離效率大大降低,還可能出現工人 在刮落泥餅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因此必須盡快解決此 項難題。經過多場技術論證專題的研討和試驗取證,QC小 組在壓濾機的濾板內部設置卸料裝置,終于徹底解決此項 專業難題,取得各方的好評,保障了工程的順利開展,科研成果已申請專利。
一次生泥漿消納綠色施工體系應用效果
泥漿分離消納方式
壓濾機每臺班泥漿處理能力350 m3,每次能處理泥漿18m3,生成泥餅6m3,泥餅外運每車花費300元,則每臺班 成本為350×6×300÷18÷20=1 750元。
傳統的泥漿外運處理方式
泥漿外運每車花費500元,則每臺班成本約為350× 500÷12≈14 600元。 5.1.3 效益比對 由上述可知,使用壓濾機的每臺班節約成本約12 800 元,本工程共135臺班,則扣除次生泥漿消納綠色施工體系 的總運營維護成本(約50萬元)后,比對傳統的泥漿外運 方式,可創造的經濟效益約為122.8萬元。
施工用水成本
壓濾機每次可回收中水12 m3,每臺班回收中水量 為:每臺班回收中水量=每盤回收中水量×臺班處理盤數= 沈夏磊 蔡海迪: 壓濾機在混凝土灌注樁次生泥漿消納中的應用 350×12/18≈233 m3,約為每天施工用水總量(390 m3)的 60%,可大大節省工程施工的總用水量。經計算,本工程 可節省施工用水成本約16萬元。
總節約成本
通過次生泥漿消納綠色施工體系的綜合運用,總體可 節省成本122.8+16=138.8萬元。
結語
通過次生泥漿消納綠色施工體系的綜合運用,可在 實現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凈化、提升文明施工整體水平的同 時,給項目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值得在類似工程中推 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