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是疫情防控的“末端戰場”之一,需確保過程中污水處理作業人員安全以及處置后水質和污泥對環境安全無污染。面對明顯增長的污水處置體量,保障污水污泥安全處置成為關鍵因素。記者日前從上海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集團下屬水務事業部正積極統籌優化設施配置、提升安全處置效能,以守住環境安全的末端防線。
推進污水、污泥協同共治
上海環境水務所屬竹園第一污水壓濾機處理廠主要承擔普陀、長寧、靜安、閘北以及部分寶山、黃浦、虹口、楊浦、浦東外高橋等地區的旱流污水和合流污水,服務面積達107平方公里,污水處理量占到市區污水總量的1/6。青浦污泥焚燒廠肩負青浦區10座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任務,是青浦區內體量最大的污泥處置單位。
據了解,目前,上海環境水務事業部已組織兩家單位物資、人員和技術資源相互輸出,共同防控疫情,組成了橫向協同,通力配合的“共同體”,且形成了一套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疫情防控經驗。
“組織雙方聯防聯控,可以有效實現1+1>2的效應,確保污泥壓濾機污水處置力度不減,效率更高。”上海環境水務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利用自身近21年多的運營經驗來幫助青浦污泥焚燒廠提升污水消納流程。青浦污泥焚燒廠借鑒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的工藝經驗,在污泥處置全流程利用自卸式進泥、一次性提升、半干污泥垂直跌落式進料、全流程負壓控制中萃取除臭經驗,有效杜絕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的途徑。
技術創新降低污水處理風險
加強污水處理過程控制也是上海環境水務事業部的重擔努力方向,記者了解到,他們正通過“深水曝氣+精細調控+數字化巡檢”三大新技術探索,力爭把疫情風險的影響降至最低點。
首先是充分發揮深水曝氣技術,形成污水增量“減壓閥”。自3月16日上海啟動網格化篩查后,水務事業部下屬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有較大提升,最高達145.66萬立方米/日,高于設計處理量32,4%,污水處理壓力倍增。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曝氣池有效水深約為10 米,較常規污水處理廠增加近60%,通過優化運營,其氧傳質效率(OTEf)可達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20%以上,有效抗擊水量、水質波動時的沖擊負荷,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超量污水的穩定、環保、達標排放。
來源: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