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發布了了團體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驗證評價規范》,旨在保證農村生活污水理技術驗證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規范根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特點,規定了驗證評價時應滿足的工況條件,設計環境效果指標、工藝運行指標、維護管理指標三類指標,建立了三級指標體系;確定了以定量測試分析為主,定性描述為輔的測試方法,分別規定了實驗室驗證和現場驗證時測試周期、采樣頻率、采樣點的確定原則;建立了基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驗證評價方法體系,在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績效聲明達成率、污染物去除率、資源化效果、處理效果穩定性、運轉可靠性、維護管理方便性、經濟性等進行評價。
具體技術內容包括:
(1)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4)總則;(5)資料收集;(6)工況要求;(7)驗證測試指標;(8)驗證測試周期、采樣頻率及采樣點;(9)樣品的采集及保存;(10)驗證測試方法;(11)驗證數據評價;(12)附錄A-污水流量測量方法;(13)附錄B-揮發性脂肪酸(VFA)檢測方法;(14)附錄C-耗電量測量方法。
標準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foreword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許春蓮、董麗偉、張偉、白璐、戴建坤、張釗、梁葉錦。
introductory
環境技術驗證(ETV)的目標,是為環境技術提供可信、可靠和獨立的績效評價,以促進新興環境技術的市場推廣。為保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驗證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制定本文件。本文件適用對象是建立在一定科學原理基礎上,已完成工業性試驗或已有少量應用,具有市場推廣前景的新興或改良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F有技術的驗證評價也可參照本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