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 言
硝 基 苯 是 一 類 重 要 的 化 工 原 料,多 用 作 炸 藥、農藥 以 及 橡 膠 化 促 進 劑 的 原 料。硝 基 苯 具 有 極 大的 毒 性,特 別 是 具 有“三 致”效 應。目 前,Fenton氧 化 法 被 廣 泛 應 用 于 硝 基 苯 廢 水 處 理 中。山 東 某化 工 企 業 硝 基 苯 廢 水 處 理 站,主 要 負責 處 理 站 區 內 的 生 產 廢 水,廢 水 處 理 站 原 有 廢 水 處理 工 藝 主 要 采 用Fenton預 處 理-生 物 處 理(厭 氧-接 觸 氧 化-SBR),處 理 量 為200m3/d。隨 著 環 保排 放 標 準 的 日 益 嚴 格,對其企業生產廢水的排放要求 也 相 應 提 高,要 求 其 總 氮 排 放 指 標 小 于50mg/L。由于現有設施陳舊且工藝在總氮去除上存在缺陷,總 氮 治 理 改 造 工 程 的 實 施 迫 在 眉 睫。經 設 計 人 員 現 場 查 看 以 及 對 之 前 運 行 數 據 的 匯總 分 析,在不影響原有工藝對硝基苯類污染物去除效 果 以 及 經 濟 最 優 的 前 提 下,對該污水站廢水處理中Fenton預 處 理 工 藝 的 加 藥 量 進 行 優 化,同 時 改 造生 化 處 理 工 段,增 強 系 統 脫 氮 能 力。
1設 計 進 出 水 水 質本 次 工 程 改 造 前 后,該 廢 水 處 理 站 的 處 理 水 量不 變,規 模 為200m3/d,出 水 執 行《山 東 省 南 水 北 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7599-2006)一般保護區域標準。
2廢 水 處 理 改 造 工 程 的 實 施
2.1原 有 工 藝 處 理 流 程原 工 藝 處 理 流 程 采 用Fenton氧 化 法 對 廢 水 進行預 處 理,將廢水中的硝基苯等難降解的有機物氧化,同 時 提 高 廢 水 的 可 生 化 性。經 預 處 理 后,依 次 進入 水 解 酸 化 池、厭 氧 池、接 觸 氧 化 池 和SBR池 生 化系 統,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COD、TN和 氨 氮 等 污 染 物。系 統 產 生 的 污 泥 經 污泥池 暫 存 濃 縮 后,利用壓濾機進行脫水處理,干 化 污泥外 運 處 置,上清液和濾液進入集水池重新進行后續 工 藝 處 理。原工藝流程如圖1所 示。
2.2原工藝主要構筑物設計及設備選型
2.2.1預 處 理 系 統
(1)集 水 池。集水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水量,并對 廢 水 進 行 預 處 理。設 計 尺 寸 為L×B×H=7.7m×5.5m×3.6m,1座,鋼 筋 混 凝 土 結 構。水力 停 留 時 間 約 為12h。配 備 預 曝 氣 系 統,集 水 池 離心 泵2臺,流 量 為12m3/h。
(2)預 處 理 水 池。預 處 理 水 池 是 將pH調 節 池、芬頓 氧 化 池 和 芬 頓 沉 淀 池 合 并 設 計 的 一 體 池 結 構,尺 寸 為L×B×H=6.9m×4.9m×4.0m,鋼 筋 混凝 土 結 構,主 要 作 用 是 調 節pH、進行芬頓反應以及絮 凝 沉 淀。芬頓反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約為7h。配 備 曝 氣 系 統。工藝運行過程中,硫 酸 亞 鐵 每 小 時約 投 加50kg,雙 氧 水 每 小 時 約 投 加45L。
2.2.2生 化 處 理 系 統
(1)水 解 酸 化 池、中 間 水 池1。水 解 酸 化 池 設 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廢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經水解、酸化 作 用,降 解 為 小 分 子 物 質,改 善 廢 水 的 可 生 化 性。中間 水 池1與 水 解 酸 化 池 合 建,為 鋼 筋 混 凝 土 結 構,中 間 水 池1設 計 尺 寸 為L×B×H=2.5 m×2.4m×4.5m,水 力 停 留 時 間 約 為2.5h;水 解 酸 化池設計尺寸為L×B×H=10.6m×5.0m×4.5m,水力停留時間 約 為18h,水 解 酸 化 池 內 懸 掛 填 料,中間水池1配備2臺離心泵,流量為25m3/h。
(2)厭 氧 池。厭氧池的主要作用是將進一步降解 廢 水 中 的 有 機 物,同時將廢水中的硝態氮經反硝化 用 去 除。設 計 尺 寸 為L×B×H=14.2m×5.5m×7.0m,分 兩 格,鋼 混 凝 土 結 構,水 力 停 留 時間 約 為60h,池 內 懸 掛 填 料,配 備 管 道 布 水 設 施。
(3)接 觸 氧 化 池、接 觸 氧 化 沉 淀 池、SBR池 和 中間 水 池2、中 間 水 池3。接 觸 氧 化 池、接 觸 氧 化 沉 淀池、SBR池、中 間 水 池2和 中 間 水 池3進 行 合 建,鋼筋 混 凝 土 結 構,設 計 尺 寸(L×B×H)分 別 為19.8m×2.5m×5.0m,4.0m×2.5m×5.0m,10.6m×7.0m×5.0m,8.0m×2.5m×5.0m,5.2m×2.5m×3.5m;水 力 停 留 時 間 分 別 為27.5、6、40、7和4.5h。接 觸 氧 化 池 內 懸 掛 填 料,其 與SBR池 均 設 置 曝氣 設 備,SBR分 兩 格,每 格 設 置 一 臺 潷 水 器;接 觸 氧化 沉 淀 池 配 備2臺 泵,泵 的 流 量 為25m3/h,將 池 內污 泥 輸 送 到 污 泥 池 中;中 間 水 池2配 備2臺 水 泵,流量 為50m3/h,將中間水池的水輸送至接觸氧化池和SBR池,使 廢 水 得 到 循 環 處 理;中 間 水 池3配 備2臺 泵。
2.2.3污 泥 處 理 系 統
(1)污 泥 池。污泥池的主要作用是對污泥進行暫 存 與 濃 縮,設 計 參 數 為L×B×H=6.0m×3.0m×3.5m,分 為 兩 格。鋼 筋 混 凝 土 結 構。污 泥暫 存 濃 縮 時 間 為12h,濃 縮 方 式 為 重 力 濃 縮。配 制2臺 氣 動 隔 膜 泵(流 量 為0~8m3/h),其 作 用 是 將 污泥 輸 送 至 壓 濾 機。
(2)壓 濾 間。壓 濾 間 的 占 地 面 積 為5.5m×7m,內 設 置1臺 Chamber Filter Press,液壓壓緊進料方式,中進料濾板規格為870mm×870mm,過濾面積為50m2,過濾壓 力 為0.6MPa。
2.3工 程 改 造 的 實 施
2.3.1原 工 程 存 在 的 問 題 及 改 造措 施針 對 出 水 總 氮 超 標,對 原 有 系統 進 行 檢 查,發 現 如 下 問 題:
①厭 氧 反 應 池 內 淤 積 的 污 泥較 多,溶 解 氧 含 量 過 高;
②曝 氣 設備 損 壞 嚴 重,缺 少 合 適 的 維 護 與 更新,接 觸 氧 化 池 內 曝 氣 效 果 不 理想;③接 觸 氧 化 沉 淀 池 設 計 不 合理,表 面 負 荷 過 大,不 利 于 固 液 分離;④SBR池內曝氣系統部分堵塞;
⑤廢 水 中 總 氮 主 要 為 硝 酸 鹽氮,系 統 脫 氮 功 能 較 差。針對以上問題擬采取以下改造措施:
①將 現 有 厭 氧 反 應 池 改 造 為 一 級 生 物 增 效 脫 氮池,清 空 池 內 污 泥,拆 除 池 內 填 料,增 設 攪 拌 設 施;
②優化Fenton加 藥 配 比,降 低 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 進 水溶解 氧 含 量,經 芬 頓 試 驗 探 究,改 造 后 硫 酸 亞 鐵 每 小時 投 加 量 約 為50kg,雙 氧 水 約 投 加25L/h;
③將 現有接觸氧化池改造成生物增效好氧池,拆 除 池 內 填料及 原 有 曝 氣 設 施,更換為可提升式曝氣設施;
④將現 有SBR池改造為具有反硝化功能的SBR池,原有曝 氣 設 施 更 換 為 可 提 升 式 曝 氣,增 加 攪 拌 設 施;⑤投 加 碳 源,從原有甲醇罐區增加輸送管道直接輸送 至 水 解 酸 化 池、中 間 水 池1、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生物 增 效 好 氧 池 及 中 間 水 池2。生物增效脫氮池和生物增效好氧池,均 采 用 生物增 效 工 藝。生 物 增 效 工 藝 綜 合 利 用 生 化 炭 技 術 及生 物 增 效 技 術,其定向篩培及復配優勢復合微生物的使 用,使廢水處理體系具備對特定污染物的高降解 能 力,同 時 具 備 耐 受 高 毒 性、高 鹽 分 的 特 點,且 只需 一 次 性 投 加。
2.3.2改造后工藝流程及設備選型
(1)工 藝 流 程。由于廢水的處理規模與原有工程設 計 規 模 相 同,因此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下,兼顧 經 濟 效 益,本 次 改 造 工 程 均 利 用 原 有 構 筑 物。改造 部 分 的 工 藝 流 程 見 圖2。
(2)構 筑 物 設 計 及 設 備 選 型。①生 物 增 效 脫 氮池。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 即 為 原 厭 氧 池,新 增 攪 拌 機套(葉 槳 直 徑:260mm;葉 槳 轉 速:960r/min)。設計 污 泥 濃 度 為4000 mg/L,脫 氮 速 率:0.04kgNO3-N/(kgMLSS·d),進、出 總 氮 濃 度 為500、100mg/L。擬采用甲醇作碳源,投 加 甲 醇 量 約 為1100mg/L(甲 醇 與 氮 含 量 比 例2.47:1計 算,結合 以 往 工 程 經 驗 設 計 一 定 余 量)。反 硝 化 細 菌 的 投加 量 約 為150kg,高 效 菌 酶 復 合 載 體 投 加 量 約 為5t。②生 物 增 效 好 氧 池、好 氧 沉 淀 池。生 物 增 效 好氧 池 即 為 原 有 接 觸 氧 化 池,新 增 可 提 升 式 膜 片 曝 氣器27組,單 組 曝 氣 量 為4~12m3/h。投 加 高 效 霉菌 復 合 載 體2t。好 氧 沉 淀 池 新 增 管 道 曝 氣 設 備(間歇 使 用)和 污 泥 回 流 管 道(將 好 氧 沉 淀 池 的 污 泥 回 流至 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③SBR池。即 原 有SBR池(進 水 和 沉 淀 設 計 時 間 為1h,曝 氣、攪拌和閑置時間根 據 水 質 情 況 而 定),本 次 改 造 工 程 設 計 脫 氮 速 率 為0.01[(kgNO3-N/(kgMLSS·d)],污 泥 濃 度4000mg/L,進、出 總 氮 濃 度 分 別 為100、40mg/L。新 增潛 水 攪 拌 機4套(葉 槳 直 徑:260mm;葉 槳 轉 速:740r/min),可 提 升 式 膜 片 曝 氣 器54組,單 組 曝 氣 量 為2~6m3/h。甲 醇 投 加 量 約 為160mg/L(甲 醇 與 氮含 量 比 例2.47:1計 算,結 合 以 往 工 程 經 驗 設 計 一定 余 量),高 效 菌 酶 復 合 載 體 投 加 量 約 為3t,反 硝 化菌 劑 投 加 量 為50kg。
3改 造 后 運 行 效 果
3.1采 樣 點系 統 設 備 安 裝 完 畢 后,為 考 察 改 造 后 對 污 染 物的 去 除 效 果,2019年9月開始對系統進行調試。3.2TN指 標 分 析調試過程中,為使微生物逐漸適應廢水環境,進水水量采用逐步提升的方式,前期減少的廢水進水量(剩余廢水直接排放至SBR池),并采用清水補充。如圖4和圖5所示,①~⑥區域的進水量 依 次 為1、2、3、4、5、6m3/h,所需清水補充量為5、4、3、2、1、0m3/h。調 試期間,未被處理的廢水部分排入廠區內事故池,部 分直 接 排 入SBR池。因 生 產 原 因,進水水量和廢水污染物的濃度不穩定,呈 現 波 動 狀 態。由 圖4可 以 看 出,隨 著 工 程 調試的 進 行,進 水 水 量 逐 漸 提 升,中 間 水 池1中 的TN含量隨之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說明進入系統中的TN總 量 逐 漸 增 加。
3.3SV30、pH和COD指 標 分 析調 試 時 期SV30、pH和COD的指標檢測結果見表2。生物增效脫氮池中的COD含 量 在 不 同 區 間略有 波 動,①~⑥成波動上升的趨勢,可 能 原 因 為 甲醇 投 加 量 逐 漸 增 加,使 得 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 的COD呈 現 上 升 趨 勢;好 氧 沉 淀 池 和SBR池 的COD含 量較 生 物 脫 氮 池 明 顯 降 低,說明剩余甲醇在好氧沉淀池 和SBR池 得 到 降 解,且③以 后,SBR池COD濃 度均 在50mg/L以 下,達 到 排 放 標 準;由 生 物 增 效 好氧池 中SV30的 變 化 趨 勢 可 知,調 試 期 間SV30逐 漸 增大,生 物 量 的 逐 漸 增 加,生 物 脫 氮 能 力 也 隨 之 增 大;中 間 水 池1、生 物 增 效 脫 氮 池 和 生 物 增 效 好 氧 池 的pH均 在6~9,因 生 物 反 硝 化 作 用 可 產 生 堿 度,經 生物 增 效 脫 氮 池 后,廢 水pH略 有 升 高。
4社 會 經 濟 效 益 分 析綜 合 工 程 實 際 情 況,該 改 造 工 程 總 投 資 約120萬 元。改 造 工 程 正 常 運 行 后,電 價 按0.70元/(kW·h)計,設 備 有 功 功 率6.77kW,新 增 電 費 約 為0.57元/m3;反 硝 化 藥 劑 費 用 為3.7元/m3。因 此,改 造 后 運 行 費 用 為4.27元/m3。此 廢 水 處 理 站 改 造 工 程,在 最 大 程 度 利 用 現 有構 筑 物 的 前 提 下,采 用 生 物 增 效-反 硝 化 菌 劑,使 得改 造 后 出 水 指 標 可 達 標 排 放,為生物脫氮技術工藝的 改 造 提 供 借 鑒,推 廣 應 用 前 景 良 好。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the original source.
Welcome to call us for consultation, technical exchange, and material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