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ory
新型Fine Coal Filter Press所采用的脫水工藝是集靜壓脫水、壓榨脫水、氣體置換脫水為一體的綜合脫水工藝。就整個綜合脫水工藝來講,靜壓脫水是前提,是脫水的基礎,屬于預備性脫水,決定最終濾餅水分的關鍵是壓榨脫水和氣體置換脫水的合理運用。但壓榨脫水和氣體置換脫水的脫水機理有很大區別,所以必須了解壓榨脫水和氣體置換脫水的脫水機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壓榨脫水和氣體置換脫水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濾餅水分。
脫水機理的分析與討論
在壓濾脫水過程中,一般采用很高的流體靜壓來縮小濾餅的孔隙率,排出大部分水分。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單純的提高流體靜壓力,脫水效果并不理想。
因為隨著壓力的增大,濾餅防隙率逐漸減小,濾餅孔隙的飽和度逐漸降低,當濾餅的飽和度接受剰余飽和度時,濾餅水分基本不再降低。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分析濾餅的顯微結構,發現這時濾餅顆粒形成拱橋結構,這種拱橋結枸包含的水分很難用流體靜壓力排出。這種條件下,繼續降低濾餅水分必須施加更高的壓力,一般情況下,流體靜壓力靠給料泵實現,靠泵增大壓力并不容易實現,而且會造成設備投資大和運行成本高。單純的靜壓脫水,濾餅水分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精煤水分的要求。所以必須從改善濾餅過濾阻力考慮,采用壓榨脫水或氣體置換脫水才能進一步降低濾餅水分。
壓榨脫水的脫水機理。
refined coalfilter press壓榨作用的實現是靠隔膜擠壓濾餅減小濾餅孔隙率,從而降低濾餅水分。靜壓脫水后濾餅內形成一定的拱橋結構,通過隔膜擠壓能破壞拱橋結構。隔膜擠壓相當于在濾餅上形成二維剪切力。從二維方向破壞拱橋結構,從而可以改變濾餅的孔隙率。壓榨作用的實質是濾餅內部顆粒的重新排列,壓榨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濾餅的可壓縮性。浮選精煤有一定的可壓縮性,特別是細、粘的物料。所以對于浮選精煤的脫水采用壓榨脫水還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浮選精煤中含有一些浮選藥劑,使濾餅顆粒表面形成一定的水化膜,另外,濾餅顆粒間形成毛細管中含有很多毛細水分,壓榨作用不能把這樣的水分排出。所以壓榨脫水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氣體置換脫水的機理。
對于濾餅中的水化膜和毛細管中的水分可以利用氣體置換脫水排出。氣體置換脫水的機理是利用氣液兩相流的原理,很好地改善了濾餅的過濾阻力。通過科學給料管道引人壓縮氣體進入濾餅內部置換脫水,脫水機理如下:
a meter (measuring sth)1龍湖選煤廠浮選精煤的粒度組成
粒級/mm | 0.5^0.25 | 0.25-0.125 | 0.125-0.074 | 0.074-0.045 | QO45 |
灰份展 | 8.42 | 8.86 | 932 | 9.87 | 10.67 |
含量/% | 21.24 | 4821 | 9.18 | 5.87 | 15,45 |
累積含量/% | 21.24 | 69.45 | 78.63 | 84.50 | 100 |
氣一液界面作用。
當壓縮氣體壓力大于濾餅的毛細壓力時,壓縮氣體從濾餅最大孔隙進入,穿透毛細管把毛細管的水分置換出來。當壓縮氣體通過濾餅孔隙時,由于兩相流體的界面作用使部分吸附在毛細管表面的水分氣化,被壓縮氣體帶走。
另外,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在水中的氣體進入濾餅后可以強化氣液界面作用,在顆粒表面析出,也可以帶走顆粒的表面水。
壓縮作用。
氣體對濾餅的壓縮作用就是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濾餅中的小顆粒能夠填充大的孔隙,壓縮后的濾餅的孔隙率降低,水分也隨之降低。
實驗部分
對于目前浮選精煤壓濾脫水工藝,大多數是靜壓脫水、壓榨脫水、氣體置換脫水的綜合運用,但其中二種方式的聯合使用比較多,即使是三種方式的聯合使用,氣體置換脫水也只是用來凈化管道中殘留的料漿,簡單的壓縮一下濾餅,并沒有真正發揮氣體置換脫水的優勢本實驗主要研究壓榨脫水、氣體置換,脫水的效果及壓榨脫水和氣體置換脫水的優化組合。
實驗條件。
在同一壓濾條件下,料漿經流。體靜壓脫水后,進行氣體置換脫水和壓榨脫水。流體靜壓力值為0.6MPa,壓榨與氣體置換時間均為15s,壓力均為0.6MPao實驗煤樣采用龍湖選煤廠的浮選精煤。篩分化驗結果,見表1。
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結果,見表2。
操作條件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 |
壓榨脫水/% | 22.47 | 23.08 | 22.24 | 22.09 | 23.87 | 22.11 | 22.64 |
氣體置換脫水 | 22.05 | 21.64 | 22.13 | 21.86 | 21.42 | 21.63 | 21.78 |
先壓榨后氣體轉換脫水/》 | 21.23 | 20.56 | 20.18 | 20.64 | 20.06 | 21.14 | 20.63 |
先氣體置換后壓榨脫水/% | 20.48 | 19.96 | 19.62 | 19.73 | 19.42 | 20.18 | 19.89 |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氣體置換脫水優于壓榨脫水,先氣體置換后壓榨脫水優于先壓榨后氣體置換脫水。通過實驗也發現,壓榨脫水時壓力不宜過大,一般在0.4~0.6MPa,否則濾板容易斷裂,氣體置換脫水時,壓力也不宜過大,一般在0.4~0.7MPa,否則也容易使濾板斷裂。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先氣體置換后壓榨脫水效果好于先壓榨后氣體置換脫水的效果。
分析原因:靜壓脫水后,濾餅中形成自然的流體通道,這時候不破壞濾餅結構,壓縮氣體使顆粒表面的潤濕流體沿濾餅內部的流動的阻力最小,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及時排出,有利于脫出水分,如果先壓榨破壞濾餅結構,濾餅顆粒重新排列,自然的流體流動通道被破壞,氣體置換脫水阻力增大不利于降低濾餅水分。
Fine Coal Filter Press的脫水工藝優化結果:靜壓脫水-氣體置換脫水一壓榨脫水。
concluding remarks
通過以上實驗與討論看出:壓榨脫水,氣體置換脫水的脫水機理不同,為了使精煤壓濾機發揮最好的脫水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浮選精煤的水分,必須對壓榨脫水、氣體置換脫水進行比較分析,形成最佳脫水工藝。但氣體置換脫水的操作水平要求很高,不易把握,關于氣體置換脫水的機理、工藝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Technical: 188517-18517
E-mail: suton@su-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