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廢水處理系統概述
砂石加工系統負責供應主體工程所需全部混凝土骨料及下水 庫 的 墊 層 料、反 濾 料。根據工程綜合施工高峰強度2.71萬m3/月,確定砂石加工系統的生產規模為:設 計 處 理能力250t/h,設計生產能力200t/h;系統采用濕法生產工藝。廢水處理系統處理能力為200m3/h,廢水中污染物以懸浮物為主,考慮可能的波動,設計廢水進水懸浮物指標為SS≤80000mg/L,以保證較大的處理負荷;廢水處理后須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一級標準,廢水經處理后回收利用為砂石料沖洗水。主要污染物指標:pH值 為6~9,SS≤70mg/L,廢水凈化裝置產生的污泥定時排放,設計濃縮污泥含水率小于或等于60%。廢水處理工藝采用DH高效污水凈化器和橡膠真空帶式過濾機處理的技術路線,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生產廢水首先經管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廢水經廢水提升泵提升至高效旋流凈化器中,在廢水提升泵出口管道上設置混凝混合器,在混凝混合器前后分別投加混凝和助凝藥劑,在管道中完成直流混凝反應;在凈化器中經離心分離、重力分離及污泥濃縮等過程從凈化器頂部排出清水,收集進入清水池,通過水泵提升至高位水池回用;從凈化器底部排出的濃縮污泥排入污泥池中,用污泥泵提升至橡膠帶式真空過濾機進行脫水,污泥用皮帶運輸機運至堆場,用鏟車及渣土車等外運至渣場。廢水處理系統共配置2臺DH高效污水凈化器(處理量都為100m3/h) ,1臺真空帶式過濾機DU50m2/2900(設計處理污泥量5~7t/h) ,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35%。2廢水處理系統運行效果砂石加工系統采用濕法生產工藝,生產廢水主要為第二篩分車間及棒磨車間產生的廢水;二篩車間配置3臺3YKR2460振動篩(2用1備)、3臺WCD914洗砂機,生產用水量160m3/h;棒磨機車間(MBS-Z2136)FC-12洗 砂 機1臺,生 產 用 水 量60m3/h;考慮其他車間降塵用水,系統總用水量為245m3/h,如表1所示。
經多次檢測進入廢水處理系統的懸浮物指標為145000~165000mg/L(已超出設計指標) ;系統廢水進入調節池后,經污水泵、加藥(PAM.PAC)抽 送 到DH高效污水凈化器(簡 稱DH罐) ,廢水在罐中經動態吸附、過濾脫落及離心力和重力沉降的作用下從罐體底部排出的污水進入污泥池,污泥池中的廢水經真空帶式過濾機脫水干化后進入2#渣場;從DH罐體頂部溢出的清 水 進 入 清 水 池;在正常開機情況下,只 能 維 持3~3.5h的生產時間,嚴重制約系統砂石骨料生產。3廢水處理系統處理能力不足的原因1)DH罐在 運 行 過 程 中 底 部 污 泥 閥 同 時 開 啟,由 于 進 入DH罐中的廢水濃度較高,運行45~60min,DH罐中污水位上升與清水區混合,使排出的水質比較渾濁,達不到循環利用的水質條件,須停止運行DH罐,同時關閉污泥閥門;換用另外一個DH罐,交替使用。2)DH罐下部排出的污水含固率約為20%,排出的污水量約為100t/h,由于罐底排出的污水濃度低,無法直接送入真空帶式過濾機進行脫水干化,只能儲存在污泥池。由于廢水系統調節池、污泥池及清水池容積均為200m3,待2h后污泥池池滿,DH罐全部停止運行,1~1.5h調節池滿后系統必須停機,調節池(200m3)及DH罐中(300m3)廢水無法處理;為了不影響下一個臺班運行,待3~4h污泥池經過沉淀,將上層清水抽至清水池,下部污泥抽送至真空帶式過濾機脫水干化后運至2#棄渣場;污泥池中污水處理完成后,將DH罐內廢水排至污泥池,同時調節池水抽至DH罐儲存;清水池滿后,只能等再次開機后才可處理污泥池及DH罐中廢水,導致泥漿在污泥池中儲存時間過長,池底固化,每個月需用挖機對池底進行清理,以確保有效容積。因此,廢水處理系統每個臺班的實際運行時間只能維持在3~3.5h,嚴重制約砂石加工系統生產。4系統改造針對廢水處理系統存在的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經過反復的市場調查研究和多方案對比分析,決定在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增加石粉回收車間及1臺板框式壓濾機,以達到連續運行的目的,增容改造工藝如圖2所示.
本方案在充分利用原有廢水處理工藝設備的前提下,增加了以下設施。
1)考慮到廢水濃度較高,廢水處理系統壓力比較大,在二篩車間位置增加旋流器組,結合砂的石粉含量,回收部分石粉,以降低廢水懸浮物指標。實施效果:經過旋流器組回收石粉效果顯著,進入廢水處理系統懸浮物指標降至93000~108000mg/L,效果較為顯著。
2)增加1臺總過濾面積為800m2的板框式壓濾機。由于板框式壓濾機對注入的污水濃度沒有嚴格要求,這樣從DH罐底部排出的污泥進入污泥池,經泥漿泵加壓可直接注入板框式壓濾機過濾、壓縮干化后,由膠帶機輸送至2#棄渣場。新增板框式壓濾機機型為GXMZ800-2000-30U,其設備主要參數如表2所示。壓濾機廠家試驗數據顯示,壓濾機每個工作循環的時間與進水濃度相關:濃 度 為20%,一 個 循 環 為45~60min;濃 度 為30%,一個循環為30~45min;濃度越高,效率越高,濾餅含水率小于30%。壓濾機的理論濾室容積為11.2m3,每個循環純干泥重量:11.2m3×(1-30%)×2=15.68t。20%濃度時,一 個 循 環45~60min,處 理 能 力 為15.68~20.91t/h。30%濃度時,一 個 循 環30~45min,處 理 能 力 為20.91~31.36t/h。經過板框式壓濾機處理后的“清水”滿足循環用水水質要求,懸浮物指標SS≤100mg/L。實施效果:經過增加板框式壓濾機,廢水回收水質已達到循環用水標準;800m2板框式壓濾機每循環可處理18~20t污泥,且污泥含水率小于30%。
3)真空帶式過濾機改造。污泥池中廢水經渣漿泵提升至真空帶式過濾機進行干化,由于DH高效污水凈化器不能有效濃縮廢水,使污泥池的廢水濃度較低,無法直接用真空帶式過濾機干化,只能在污泥池內人工加藥,使廢水加速沉淀后,將上層“清水”抽至清水池,下層污泥進入真空帶式過濾機干化,經干化后的污泥含水率小于30%。
帶式過濾機機型為DU50m2/2900,實際處理能力為25~30m3/h(污泥量) ,但設備對進水濃度有較高要求,污泥濃度偏低時,污水從濾布兩側溢出,污染環境。將原真空帶式過濾機的真空過濾帶進行改造(含下托輥) ,以適應濃度為20%左右的污水處理工況,這樣,一方面在板框式壓濾機和真空帶式過濾機同時運行的情況下,能確保整個廢水處理系統連續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當板框式壓濾機或真空帶式過濾機發生故障需要維修保養時,另一臺板框式壓濾機或真空帶式過濾機仍可以繼續運行,而不至于影響系統砂石骨料的生產。實施效果:在真空帶式過濾機濾布兩側增加圍擋裝置,有效解決了污水無規則外溢,做到周圍環境整潔、無污染。
4)為了使廢水處理系統具有調節作用,新 增1個300m3的清水池,可使在砂石加工系統停機后,使調節池及污泥池中廢水全部處理完成,不影響下一班的生產。
5結語通過
對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的反復研究與調整,認真按照PDCA執行,廢水處理系統回收水水質已達到要求,保證了砂石加工系統的連續生產,設備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廢水處理系統設計改造為廢水處理工藝設計提供很好的借鑒和參考。
歡迎來電咨詢、技術交流、來料實驗。